10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三批PPP项目,涉及资金总额约为1.14万亿元,这是继2015年5月份以来发布的第三批PPP项目,三批项目共涉及投资总额近2万亿元,并且,每批规模在大幅递增,项目领域也从基建扩展到环保、绿化等,PPP模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PPP模式,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英国,近些年来,该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并没有表现出水土不服,相反涌现了不少成功的案例。例如,华夏幸福与河北固安政府密切合作,从2002年“联姻”到现在,14年时间,固安县的财政收入增长了近50倍,华夏幸福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资产规模也增加了10多倍,PPP模式功不可没。北京地铁4号线也是成功PPP模式的范本之一,总投资153亿元,成立了专门PPP公司,首创占49%、港铁占49%、京投占2%,从而撬动各方资源,项目顺利完工,而且正在为首都居民的便利生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不久前向媒体透露,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拟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储备项目已经达到了9285个,总投资预计超过10.6万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的投资额超过1万亿元。从目前实践结果来看,PPP改革为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而商业银行作为全社会资金配置的重要中介载体,是PPP资金来源不可忽视的供给主体。因此,充分认识商业银行参与PPP的机遇与挑战,推动商业银行合理、可持续地参与PPP,探索商业银行参与PPP的具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PPP推进的成败。
从机遇方面来说,PPP的发展前景乐观,将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模式之一,未来几年将释放数万亿的资金需求,PPP项目也已经成为继地方融资平台之后商业银行的又一大贷款投向,有利于银行同时发挥“商行、投行”优势,利好银行信贷业务、理财资管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
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主要通过银行贷款业务和非银业务,PPP贷款业务包括以商业银行信贷为核心的一系列贷款服务,包括并购贷款、银团贷款、项目融资等。
PPP项目贷款具有稳定的回报率和安全性,由于PPP项目多为公共基础设施,所以其主要风险被社会资本、公共部门和商业银行合理分担,因此PPP项目贷款风险较低。非银类业务参与PPP项目主要包括理财资管业务、投行咨询等,理财资金借道信托、券商等通道投资PPP项目的股权或者债券,或参与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
不可否认的是,相较于一般商业银行而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拥有金融控股集团背景的商业银行更具竞争力。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充足的信贷资源,具有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拥有成熟的风险评估和调查体系;像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具有强大金控集团背景的银行,拥有专业的服务团队,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和资源,在集团联动下,成立PPP项目联合体,充分发挥协作效应,可以为PPP项目搭建一体化金融平台,成为PPP项目的牵头人。因此,以上商业银行更应抓住机遇,在PPP项目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不过,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在银行参与PPP过程中,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项目收益与期限,在以前地方融资平台下,债务多拥有隐形政府担保,但是在PPP模式下,项目公司债权具有期限较长、利率偏低的特点,并且没有政府隐形担保,这主要取决于PPP项目的公共属性,较长的特许经营期和稳定的利润使得PPP模式很难带来较高的回报,这也是部分信托资金一直存在的顾虑。二是项目风险,PPP模式有望取代地方融资平台,但是未来政府很难继续为PPP承诺隐性担保,因此商业银行参与PPP需要做好事前尽职调查,选择优质项目和优质企业合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