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即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来测量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可以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对物联网行业的的政策倾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投入,物联网产业被急速的催生,根据国内外的数据显示,物联网从1999年至今进行了极大的发展渗透进每一个行业领域。可以预见到的是越来越的的行业领域以及技术、应用会和物联网产生交叉,向物联方向转变优化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发展方向,物联网的发展,科技融合的加快。
农业物联网: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他是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在这背后,则是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芯片,用这些传感器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再通过局部的无线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通信网路交互传递,从而实现对世界的感知。
传统农业,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如今,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实行按需供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问题,都有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做个选择,或是完全听“指令”,就能种好菜、养好花。
现有大棚的分散经营和生产模式,使得市场竞争参与者对信息的依赖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大棚生产要真正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大数据的“服务”。
搭建以大棚智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云平台’+‘智能终端’为主要载体,各方有机结合、互联互通,贯通省市县乡村户的大棚生产、销售等信息服务渠道。
大棚大数据包括大棚环境与资源、大棚生产、市场和管理等领域,这个平台是一个高度“智能挖掘”与高度“傻瓜应用”相集成的大棚智能综合信息平台,将实现大 棚信息服务从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与全程指导。产前可根据历史需求进行预测,产中进行动态监控,产后提供价格行情信息及市场趋势预测等。
要做好数据资源整合,统一大棚农业大数据,率先开放大棚相关农业部门的自有数据,引导和协调农业相关部门开放数据,积极引入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开发大 棚大数据产品,服务大棚生产,让大棚供应网络中所有利益相关者在认同精准农业理念的前提下,互惠互利地汇总、分享和交换数据。
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建立起来,实现物与物之间信息传输与交流的信息网络。农业物联网在智能温室的应用,主要是在农业生产环境因素方面实现感知、传输、处理和再控制。
农业生产环境因子在种植业方面,包括水、肥、热、气、光等;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先进的农业管理方式也逐步成 为构建物联网农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
一是质量全程可追溯。二是生产种植过程分析。三是简化复杂的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为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农村稳定创造了条件。
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实现按需供给?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 的问题,在蔬菜产业集团现代农业产业园里,都有了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作个选择,就能种好菜、养好花。
而实现这种“精确”感知的技术攻关正是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是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它是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