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世界上最挑剔和最具创新精神的学校之一。”这是《纽约时报》对美国深泉学院(又译为幽泉学院)的评价,也是该校宣传册上的第一句话。
5月6日,重庆南开中学学生彭书涵被美国深泉学院录取的消息在微博上广为转发。而在深泉学院的历史上,仅录取过包括两名分别来自苏州和南京的男生(后者放弃就读),而彭书涵将成为第二个前往该校就读的大陆学生。
这是一所什么学校?
1917年创立的深泉学院,为何很少被人提及?或许这份低调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关。深泉学院地处美国加州东部沙漠深处的一片小绿洲中,是美国最顶尖学生的乌托邦,同时也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实验的成功典范。
考上深泉学院有多难?据了解,学院每年只录取10~15名新生,录取率通常只有7%,比哈佛还要低。
深泉学院实行两年学制,每学期需要完成2门甚至3门课程,课程强度与行课时间远超过正常的大学。
学生完成两年学习后可以获得副学士学位,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前往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学校继续大三学业。
“课堂上老师最多只讲5%的时间,剩下大家讨论发言。”彭书涵说。而且下学期上什么课,谁来上都是由学生决定。“不过,这里的教授都很牛,统统来自耶鲁、斯坦福等名校,就连厨师也是常青藤毕业的”。
深泉学院的校训除了学习,还有劳动和自治。在这所被称为牛仔式的大学里,牛仔是深泉大学人人渴望得到的工作。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全额助学金,这意味着学生每年可省下5万美元的学费和生活费,但代价是一周要完成20小时的劳动。
他是怎样一个学生?
“真是超越学霸的存在!”不少网友这样评论被深泉学院录取的彭书涵。“我其实不是学霸。”彭书涵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只是很普通的中学生。
1.79米的身高,戴一副黑框眼镜,穿着一件深蓝色衬衣,见到记者时,彭书涵先微微一笑,后又点头鞠躬,沉着的外表下隐约透露着一点羞涩。
在南开中学,彭书涵是学生会副主席。课余时间他爱读哲学书、看漫画、打台球、玩CS,甚至组织全市各高中学生参加模拟联合国。“我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绝对不死读书。”在彭书涵看来,自己丰富的课余生活也很重要。
“当其他人都在忙着考证书的时候,他选择组社团。”在班主任吴黎眼里,彭书涵非常有主见。他还曾利用考试、面试等机会,一个人穷游了大半个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
“刚进校时,他的成绩只是中上等,但他每次考试都在进步。”吴黎说。到高三时,他已经名列前茅了。
面对这么多学校的邀请,彭书涵为何对深泉学院情有独钟?“我从初中开始就自己做决定,父母都相信我,也支持我。”他说,深泉学院一直是自己的梦想之地,再加上它的“非主流”,让它成为了自己的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