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涨令”就是政府强制要求某一商品的均价必须是"零增长"或者是"负增长",绝对不可以出现"正增长"。据悉,深圳国土部门已出台“限涨令”,明确要求2013年深圳所有新盘,成交均价必须实现月度环比零增长。针对媒体关于深圳出台“限涨令”的报道,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明确表示,深圳市并未出台新的“限涨令”政策,而是在近期房价出现异动的情况下,深圳市两年来已实行的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理性定价的调控机制及时发挥了作用。
简介
“限涨令”就是政府强制要求某一商品的均价必须是"零增长"或者是"负增长",绝对不可以出现"正增长"。
拒绝网签
“我们收到通知后,紧急开会进行研究,商讨对策。”一位深圳本地开发商表示,预计这一政策将对新项目获取预售证,及在售项目合同备案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对接下来各项目的推盘节奏、推售产品结构也将产生较大影响。
该限涨令几乎没有留给深圳开发商反应时间,多家开发商对深圳新浪乐居表示,政策已经开始执行,一些成交价格较高的单位,被国土部门拒绝网签而退回。一位业内人士发布微博称:“国土系统不给网签和打印合同,深圳大量超出限价的一手房面临进退两难!据了解,部分开发商手中积压大量“超值房”无法打印合同,悲催!难道要开发商将多余的房款退还给购房者?”
宝安一家开发商透露:“我们在政策出台之前,成交了一些高价单位,没有及时网签备案的,现在已经网签不了了,涉及金额数千万。”
深圳出台房价限涨令
2013年3月,深圳市国土部门出台楼市“限涨令”,明确要求2013年深圳所有新盘,成交均价必须实现月度环比零增长,并已开始执行。
明确辟谣
针对媒体关于深圳出台“限涨令”的报道,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明确表示,深圳市并未出台新的“限涨令”政策,而是在房价出现异动的情况下,深圳市两年来已实行的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理性定价的调控机制及时发挥了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7号),明确要求“2013年起,各地区要提高商品房预售门槛,强化商品房预售许可管理,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理性定价,稳步推进商品房预售制度改革。继续严格执行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一房一价规定,严格按照申报价格对外销售。对预售方案报价过高且不接受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或没有实行预售资金监管的商品房项目,可暂不核发预售许可证书。”
自进入2013年以来,深圳市多个高价位楼盘上市或即将上市,为避免全市房价过快上涨,深圳市严格落实“国五条”细则的规定,沿用两年来的做法,运用调控机制,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理性定价,执行关于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一房一价等规定。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一方面强化预售许可管理,引导开发企业理性定价;另一方面,要求开发企业严格按照经价格部门备案的销售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对其超过备案价格销售的,房地产信息系统会自动提醒企业调整售价,以符合备案价格的要求。通过该方式避免了部分楼盘价格过快上涨以及因结构性差异导致的价格波动而影响购房者预期。
下一步,深圳市将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原则,结合本市实际,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文件要求尽快研究制定并公布深圳市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同时,综合采取财税、金融、土地、市场监管等联动措施,继续执行限购政策,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确保房地产宏观调控各项目标的实现,促进深圳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限涨令能否抑制房价上涨
深圳之所以出台这么个“狠招”,可能是因为深圳之前的房价涨得太快太显眼。1月份,一线城市房价出现大幅增长,北上广深四城环比涨幅均突破1%,深圳最高达到2.2%。日前,有研究机构公布的全国十大城市2月数据中,深圳、广州涨幅均超2%,领涨全国。深圳曾经制定过房价控制目标,房价指数的涨幅低于全市本年度GDP和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根据去年年末今年年初深圳房价的涨势,深圳可能觉得“新国五条”仍难控制目前房价,遂出台了“限涨令”这么厉害的一手。
那么,“限涨令”有没有用呢?到目前为止,看来还是有用的。深圳“限涨令”已经开始执行,一些成交价格较高的单位,被国土部门拒绝网签而退回;而在之前已经交易成功但未及时网签备案且房价高于“限涨令”的购房合同,据说一家大的开发商就涉及金额数千万元,开发商们正在为是否退钱而伤脑筋。
但“限涨令”限制房价上涨的影响多半只是一时的。资金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多半会慢慢出牌慢慢销售。这样客观上减少了供应,迫使那些需求最迫切的供需一方面网签价格符合“限涨令”要求,但私下里购房者另需给一笔费用。事实上抬高了潜在的房价。
如果说“新国五条”一旦严格执行卖房征税20%,那么原来“量价齐升”的二手房市场将会变得有行无市,那么“限涨令”下的新房市场也会变得死气沉沉。
楼市也是商品市场,其价格按照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行政干预虽可以对商品价格起作用,但其作用多半是一时的,不可能改变市场中根本的供求关系。限购令是迄今为止最有成效的楼市行政干预手段,但这种手段恐怕难以长久持续下去,因为这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那么,更何况这“限涨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