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苏靖江市小麦生产,基础较好,生长量足,目前长势喜人,但不可预期的天气变化以及赤霉病发生情况,对小麦后期生长影响较大、抑制因素较多,如果后期气候正常、赤霉病发病率低,则又是一个增产年份。
一、小麦生产基础:
1、播种出苗期温湿度适宜,苗情基础较好。今年我市小麦播种面积31.66万亩,其中宁麦13号10.69万亩、扬麦13号19.61万亩、华麦5号1.46万亩。全市小麦适期播种面积100%,播期集中在10月25日至11月5日,播种出苗阶段气温高、田间湿度大,小麦出苗早、发苗快、平均基本苗20.19万苗,虽然比去年同期减1.11万苗,但基本苗仍较充足。
2、越冬期冷暖交替频繁,部分麦田出现冻害。我市12月上旬、中旬平均气温分别为4.9℃、5.7℃,分别高于常年0.6℃、3.1℃,部分农户选择在这个时段进行了化除,但12月下旬连续9天气温在0℃以下,导致部分麦苗出现枯黄甚至枯死,面积达总面积的2.47%。作栽站和植保站突击田间调查,麦苗枯黄的原因是在低温来临前喷洒了除草剂,吸收除草剂的麦苗遇低温后抗逆性减弱而导致了“冻药害”。从苗情分析看,大部分受伤麦苗的根部及分蘖节没有枯死,通过春季加强肥水管理,麦苗恢复正常生长,对产量影响不是很大。
3、春后技术指导及时,麦苗生长超常。据3月3日田间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今年1月气温持续偏高、雨水较少,本应处于越冬期的小麦生长过度旺盛,生育进程加快,亩总茎蘖数64.55万、单株带蘖3.11个,同比分别增加1.3%、23.8%,生产基础较好,虽然2月中旬的一场春雪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小麦的生长速度,但全市小麦依旧提前近10天进入了返青拔节期。我市狠抓了“普施拔节孕穗肥、科学防治病虫草、突击清沟理墒、及时补救‘倒春寒’冻害”等四方面田管措施。3月20日调查:春季化除补课面积6.9万亩、清沟理墒面积23.3万亩。全市普施拔节孕穗肥28.18万亩、折纯氮4.55公斤,分别比去年增2.1万亩、0.63公斤。长势稳健的一、二类苗面积28.3万亩,占种植面积的89.4%,同比增1.1%;群体过大长势偏旺面积2.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9%,同比增0.15%;长势偏弱的三类苗面积0.86万亩,占种植面积的2.7%,同比增0.66%。一类苗叶龄11张、同比快0.2张,总茎蘖数49.4万苗、同比增2.7万苗;二类苗叶龄10.8张、同比快0.2张,总茎蘖数53.4万苗、同比减2.4万苗;旺长苗叶龄11张、比去年增0.1张,总茎蘖数71.3万苗、同比增2.5万苗;弱小苗叶龄10.6张、同比持平,总茎蘖数41.3万苗、同比减3.1万苗;与常年比较总体长势较好。
4、抽穗期“一喷三防”措施得力,病虫发生较轻。尽管今年全市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遇连续阴雨天气,极其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据植保站4月8日-14日调查74块田的监测结果:今年小麦赤霉病为中等发生年份、白粉病属迟发年份、麦蚜较常年发生偏重。但通过全市广泛宣传发动,主动出击,抢抓雨后间隙,坚持药肥结合防治两交不动摇,“一喷三防”用药指数平均2.29,确保了防治效果,近期田间调查赤霉病病穗率较低,白粉病、穗蚜很少发生。
二、近阶段气象特点:
根据目前气象要素分析,最近一周平均最高气温24℃左右、最低气温13℃左右,5月5日后均为晴好天气。综合我市常年特点,小麦在抽穗后期还可能受到连阴雨渍害以及干热风或高温逼熟等灾害隐患的威胁,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产量影响较大。
三、生产形势预测:
根据近阶段踏田查看小麦生育进程及长势分析,今年抽穗期较去年提早5天左右,如果后期不出现灾害性天气,小麦扬花及灌浆结实适期拉长,这将十分有利于增粒数、增粒重、增单产。据4月底调查:全市小麦平均亩有效穗33.5万、预计实粒数37.4粒、千粒重39克、理论单产488.6公斤,分别比去年同期增0.3万穗、0.6粒、0.6克、19.9公斤,预估实际单产415公斤、总产13.14万吨,同比分别增16.5公斤、0.07万吨,实现十一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