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我们的优势 去购物车结算(
0

行业报告 金融 能源

行业资讯 预警 机会

产业分析 趋势 时评

大数据 管理 营销

创  业 项目 故事

人  物 领袖 访谈

宏观 经济 策略

数据 行情 汇率

政策 时政 聚焦

金融 信托 理财

地产 市场 环境

商业 观察 要闻

区域 招商 园区

企业 百科 机会

预警 国际 国内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核心数据 > 宏观数据 >
过去5年居民储蓄实现翻番增长
    内容摘要:专家指出,投资渠道狭窄、物价房价的攀升、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居民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等因素,是目前我国居民储蓄规模持续扩张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此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份,我国居民储蓄已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在过去5年时间里,居民储蓄更是实现了翻番的增长。
    我国居民储蓄规模为什么增长如此之快?对国民经济有哪些影响?如何降低国民储蓄率?以上问题亟待解答。
    一问:储蓄增长何以如此之快
    短短5年时间,居民储蓄从20万亿元攀升至43万亿元,如此快速增长引发各界关注。
    专家指出,投资渠道狭窄、物价房价的攀升、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居民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等因素,是目前我国居民储蓄规模持续扩张的重要原因。
    “除了收入的正常增加外,居民储蓄之所以出现如此快速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百姓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增加。最近十年来,我国居民在购房、教育、医疗等家庭大额支付领域的需求增多,促发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增加。”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说。
    “老年人给子女买房要存钱,年轻人给孩子上学要存钱,中年人为养老要存钱。”在北京市民张女士看来,身边人疯狂存钱的背后,是对未来生活负担的担忧。
    此外,没有更合适的投资渠道,也助推了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央行近年发布的一系列储户问卷调查也显示,储蓄始终是排在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房产投资之前的居民首选投资项目。
    专家指出,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亚洲人较西方更具有节俭的传统,亚洲国家的储蓄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例如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其国民储蓄规模也相对较高。
    二问:高储蓄率对国计民生有何影响
    我国居民储蓄规模的不断攀升,直接导致我国居民储蓄率的持续高企。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早已突破50%,远远高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
    分析人士认为,一定规模的储蓄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开展和经济建设活动,但过高的储蓄却可能成为经济之痒、百姓之痛。
    “高储蓄对于中国而言利弊参半。更多的储蓄意味着有更多的潜力进行投资,也意味着更多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意味着消费的低迷。”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布鲁克斯认为。
    “巨量的储蓄可以将银行资金转化为贷款推动经济建设,但过高的储蓄率则意味着内需的薄弱和经济内生动力的缺失。”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说。
    专家指出,高储蓄率背后暴露的是我国长期以来靠高投资、高出口拉动经济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意味着消费这驾马车的乏力和经济结构的失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此外,专家指出,长期超高储蓄率某种程度上说是普通居民财富的一种流失。
    王晋斌认为,居民以较低的利息把钱存入银行,但银行却可以以较高的利率发放贷款,客观上造成了“小百姓补贴大银行”的不合理现状。
    此外,在物价上涨导致的负利率状况下,高额储蓄客观上也给储户利益带来一定的侵损。
    三问:如何降低高储蓄率
    如何降低过高居民储蓄率,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人士认为,首先应加大政府在社保、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的财政支出,扩大国企分红比例,加大对居民的收入再分配,降低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目前我们国家社会保障体制还非常不完善,对于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产品的支出,多由居民个人负担,而政府的公共支出不够。未来亟须加大社会安全网建设,政府应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减少普通居民预防性存款,缓解消费的后顾之忧。”王晋斌建议。
    据介绍,日本的居民储蓄率也曾一度攀升至40%以上,位居发达国家前列。但随着日本社会保障网的覆盖,近年来日本社会即便遭遇了经济停滞不前、资产价格泡沫破裂问题,但并未发生社会动荡,其国民储蓄率也明显回落。
    此外,专家还建议,应进一步拓宽百姓投资渠道,增加居民财富的保值增值途径,提升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同时优化消费环境,提供多层次消费产品,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储蓄与消费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国居民储蓄现状往往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如果超越这一阶段导致过度消费,就会像美国次债危机一样引发一系列信用危机。
分享到:0  时间:2013-10-09 来源:灵核网整理(www.ldhxcn.com) 

版权声明

  灵核网所有报告统计版权为《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所有,灵核网产品是《北京灵动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对市场调研、研究与整合的成果,究报告产品拥有唯一著作权。灵核网研究报告没有通过任何第三方进行代理销售,购买请直接与我公司客服联系。   灵核网核心产品为有偿提...[详细]
关于灵核网 |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 服务条款 | 付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运营公司: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专业市场调查研究机构-提供各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14号楼    北京市大兴区天华大街5号院绿地启航国际12号楼
400热线:400-998-1068(7*24小时)      传真:010-82894622转608      E-mail:lhwscb@ldhxcn.com      QQ:1342340450/1602788672
总部:010-82894622      市场部:010-56290519     
京ICP备1302785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377号 灵核网 版权所有 灵核网数据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