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8月6日电(记者 鱼莎莎编译报道)对于各国的经济政策制定者而言,各项经济指标和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如果经济数据可靠性存疑,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近日,日本《外交官》杂志发表詹姆斯.帕克(James Parker)的文章称,政策的制定者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的经济指标和数据,以准确地判断经济风向。但是就中国而言,其GDP数据不实等问题已经广为人知。现在,中国经济改革之路刚刚启程,北京用来监控经济走向的数据是否可靠意味重大,是至关重要的。文章编译如下:
在最有利的时间点,于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经济体内,做出政府决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不利状况已经开始显现,到时再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将事倍功半。知道了这一点,减少一项政策的预期效果和实际情况的差距,并及时地执行相关政策则是政策制定者接下来应该做的事了。但是,这个过程经常被各政府复杂化,为了提高各自的人气,他们经常倾向于操纵或者“篡改”数据。
当经济处于平稳的状态下,既没有根本上或者结构性的问题,也没有赶上剧烈的变化或艰难的改革时,就是“最有利的时间点”到来的时候了。这种情况下,数据或者经济指标通常更加可靠。
而当全球经济正经历大规模的转变,或者国内经济正处于动荡期,准确使用数据将变得更加困难。因为,数据短期的浮动可能是仅止于此,亦或者是一个长期趋势的开端。当政策施行效果的反应时间越来越短,政策意愿或者经济压力对社会、政治稳定性的影响越来越易见的时候,任何经济上的改动都将导致连锁反应亦或恶性循环。也就是说,准确地分析经济数据在这个时候变得更加困难,也无疑更加重要。
任何经济数据或指标都将对政策决定者有借鉴意义。然而,政府只致力于一个经济数据,导致实际情况失真,政策不利的状况在历史上并不鲜见。而这种情况又在信息流通不畅的时候则更容易发生。
在中国,GDP的增长是一个关键指标,这也同时决定了当地领导的表现情况和提升空间。这使提高GDP增长成为政府的主要追求,有的甚至到了狂热的程度。如果一个官员上位只有短短几年,那么他对准确定位当地经济状况就会缺乏动力。取而代之,他们更乐意篡改(或者仅仅是伪造)数据来得到在所在区域晋升的机会。
因此,多年以来GDP数据不规范的现象一直存在,并被中国的国家级媒体和政府本身所知悉。在多数情况下,更高层次或者更“独立”的数据和基层领导提供的增长数据就会有很大的出入。而探究其原因,正是中国的制度结构决定了表面数据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最近,广东省金融办公开批评广东省的GDP数据并不可靠,因为广东省的GDP大涨,但是用电量却下降了。在一月到五月期间,(广东省的)GDP增长了12.9%,显然,用电效率的提高并不能成为出现这么大差距的合理解释。
这样的统计问题,都是中国腐败缠身的经济和会计问题所导致的。最近,中国的出口商被爆存在贸易伪报的问题,而这仅仅是统计不靠谱的众多相关例证之一。到目前为止,中国官方似乎并没有调整出口统计数字的意愿。
2010年,维基揭秘(Wikileaks)曝出李克强不相信自己国家的GDP数据,转而去监测国家用电量、货运量和银行贷款数额的消息。尽管中国GDP数据不实的问题已经广为人知,这个消息还是让不少人都惊讶了一番。
从那时起,李克强所采用的替代指标是否可靠就被打上了个大大的问号。因为一旦每人都知道李克强监测的是用电数据,那么各基层政府通过操纵数据以谋取私利的实施目标将从GDP转向用电数据。
当中国的经济改革之路刚刚启程,北京所使用数据的可靠性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如果没有可靠的数据参考,北京就相当于是在半黑的道路上行走,这将会使它本身就不值得被羡慕的情况变得更加困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