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港囧》火了。
火到什么程度?9月25日凌晨放映约4000场,票房高达1000万元,刷新了华语电影午夜场开画纪录,首日票房更是突破2亿元,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接连把12项曾经难以超越的影片纪录甩在了身后。无论是在影院林立的一线大城市,还是在电影市场有待开发的二、三线小城镇,这一次,《港囧》几乎“霸占”了它们的银幕,即便是高达60%院线排片率,也没能避免“一票难求”景象的上演。
那么,《港囧》凭什么火了?有人说是靠着让人爆笑捧腹、笑中带泪的剧情,有人说是因为请来了像赵薇那样自带大批忠实粉丝的女神级人物,以及八两金石榴姐等一众特别有记忆点的黄金配角,还有人称赞电影中怀旧的香港配乐和港味十足的画风,不一而足。当然,实打实的干货内容理应是一部好片子的必备基础,还有呢?自然是各种新意迭出的花式“吆喝”。
从前期“史上最长名字”的新闻发布会、不同版本的预告片,再到影片上映前新颖有趣的倒计时海报、主创人员在各大综艺节目中穿梭来去,《港囧》在宣传推广上可谓不遗余力、下足功夫,也赚足了眼球,可以说,《港囧》是一部未播先火,上映爆火的电影。而支撑起这样“广泛撒网、多管齐下”,同时收效甚巨的宣传工作之关键秘诀就在于两个字,跨界。
跨界合力
《港囧》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都说“聪明绝顶”,徐峥作为一个头顶散发着“光环”的导演,很懂得如何借力打力,把各方的“扬声器”都收为己用。这些“扬声器”指的就是《港囧》众多的赞助企业和品牌。从双层大巴上浦发信用卡大大的logo,到徐来洗漱台上的高夫化妆品,甚至到主演背后微弱灯光下的一桶水漆,各大品牌都力争能在影片中露个脸,也正是因为这些或明显或隐晦的植入,品牌们在完成到达观众的同时,也会利用自己的媒介和宣传资源,顺带将植入的“宿主”《港囧》外扩出去,为电影放大声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