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的一生历经了107个年头,而其中有88年都在影视行业里沉浮。他把优秀的华语电影带到了整个东南亚地区,是中国有声电影的直接推动者,建立的邵氏电影公司更曾是一度被誉为“东方的好莱坞”。邵逸夫曾明确地表示过,他认为观众的需要和愿望是第一位的,正是基于这样的核心理念在他掌控下的邵氏电影和TVB,才创造出了众多深受观众喜欢的影视作品。尽管,他也被人非议过不重视电影的艺术性,但留下的许多影片足以成为华语影史上的经典。他善于挖掘和培养新人,虽然被质疑对旗下艺人的合约苛刻,但看看那些从邵氏或TVB走出的明星名单,就不得不佩服其识人眼光。作为华语电影、电视的见证和缔造者,邵逸夫就是那个真正做到让自己制造的“产品”走进所有华人视线的传奇。
父亲邵玉轩
浙江宁波人,1901年在上海创立锦泰昌颜料行
邵醉翁(仁杰)
1925年邵醉翁牵头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并于当年推出了他自己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
邵逸夫(仁楞)
邵邨人(仁棣)
邵山客(仁枚)
天一影片在创业头两年发展迅速,其他几家电影公司组成“六合影业公司”,迫使上海甚至南洋的大戏院,不再播放天一的电影,史称“六合围剿”。为了开拓市场,1926年,18岁的邵逸夫随三哥邵仁枚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开拓南洋市场,正式开始了自己从事一生的事业。
另一方面,在上海的邵醉翁自1926年起用著名影星胡蝶,拍摄《梁祝痛史》《珍珠塔》《孟姜女》等系列古装片,影响颇大。
【起步期 1927年-1957年】
下南洋打天下,游美国学技术
1927年
邵逸夫与三哥邵仁枚在南洋推出流动放映车,为星马乡村送片上门,是中国影业史上的首创。
1930年,邵逸夫和三哥在新加坡站稳脚跟,挂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先后买下了美芝路的新娱乐剧院和曼舞罗戏院,专门上映天一公司的新电影。到1941年,邵氏兄弟在星马、印尼、泰国、安南,已经拥有了139家戏院。
1931年
邵逸夫赴美购买有声电影设备,途中遭遇海难,奇迹生还,在美国他学习了当地的技术。同年利用邵逸夫引进的技术和器材,天一拍摄了中国最早的两部片上发声影片之一的《歌场春色》。
1932年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因上海的局势不稳,“天一影业”决定到香港发展,并建立了“天一港厂”。1934年,推出了第一部有声粤语电影《白金龙》,在香港、南洋等地颇受欢迎。
1937年
1937年,邵逸夫和在新加坡认识的黄美珍结婚。当年,天一影片公司结束了在上海的制片活动,转移至香港,改名成立了南洋影片公司。此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东南亚各地,公司在香港的业务受影响,1942年2月,日军占领新加坡,邵氏所有戏院充公,但他们仍在新加坡坚持拍电影,并于1946年创办了邵氏出版印务馆,出版刊物《南国电影》专门为公司的影片做宣传。
【草创期 1957年-1960年】
建邵氏帝国,挖名角助力
1960年
1959年,邵氏再推出由李翰祥执导,林黛主演的《江山美人》,影片上映一周,票房突破40万,刷新了邵氏自己的纪录。在1959年的第六届亚洲影展上,这部影片史无前例地囊括了全部的12项大奖。到1960年,香港10大卖座影片,邵氏已独占6部,邵氏最大的竞争对手、陆运涛的电懋公司却只有3部。
1959年
邵逸夫极其看重明星的影响力,也着力培养新人,1959年他开始参与举办“香港小姐”选拔,并为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提供试镜机会。邵氏对旗下导演和艺人的合约掌控严密,李翰祥当时就和邵氏签了8年合约,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如今的TVB。
1958年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后,他便将电台主持人邹文怀招致麾下,担任宣传经理。“明星牌”是天一影片时期就制定的方针之一,邹文怀入职后,便和邵逸夫制定了一份挖角名单,并将第一个对象锁定为电懋的头牌女星林黛。当时电懋影业老板陆运涛模仿好莱坞艺人的经纪理念,限制艺人跟其他影业公司接触。最终,经过几番努力邵逸夫最终接触到了林黛,开出两倍于电懋的价格签下了她。1958,邵逸夫大胆起用邵氏导演李泰祥为林黛量身打造黄梅调影片《貂蝉》,影片票房不俗,李翰祥导演也一举成名。其后拍摄的黄梅调电影,都创下票房纪录,例如《江山美人》等等。
1957年
二战结束后,邵逸夫二哥邵邨人回到香港重振公司业务,将南洋电影公司改名为邵氏父子公司。但邵邨人经营保守,业务发展不佳,1957年邵逸夫离开打拼31年的新加坡回到香港接管家族事业,他以32万元买下“父子公司”的清水湾地皮,开始兴建邵氏影城。1958年将公司改名“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正式自立发展他的电影事业。
【两段婚姻】
黄美珍——50年的浪漫情缘
邵逸夫闯荡新加坡时,与前辈余东璇的女友黄美珍(图左)一见钟情,邵逸夫跟余东璇说明了情况,余东璇成全了两人。1937年邵逸夫与黄美珍结婚,后育有两子两女。黄美珍1987年在洛杉矶病逝。
方逸华——90岁给一个名分
1952年,邵逸夫在夜总会观看演出时认识了当时南洋的当红女歌星方逸华(图右)。她从邵氏采购部小职员做起,很快成了邵逸夫事业上的得力助手。1997年,邵逸夫与方逸华结婚。
【腾飞期 1961年-1965年】
战“劲敌”电懋,掘“潜龙”张彻
1961年
1961年12月6日,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正式启用。邵氏兄弟影业开始迎来腾飞时期。
邵逸夫和李翰祥为“电影到底是要票房还是要艺术”产生分歧,李翰祥因此遭到雪藏。但因电懋陆运涛支持严俊导演黄梅调歌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邵逸夫为了“斗气”,重新起用李翰祥和他人搭档用半个月拍出了同题材作品,邵氏和电懋的竞争达到白热化。1963年,李翰祥版本的“梁祝”在台湾引起巨大轰动,并获金马奖多项大奖,演员凌波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新人瞬间变成了大明星。
1964年
凌波走红,让邵逸夫意识到培养新人是至关重要的事情,1964年,他开办南国电影训练班,培养了黄霑、罗文、王羽、罗烈、郑佩佩、陈鸿烈等一批新人。这些人在之后都成为了大名鼎鼎的电影人。
同年,清水湾影城的14间摄影棚全部落成,邵氏电影王国初具规模。还是这一年,竞争对手陆运涛因空难去世,邵逸夫在香港已几乎没有竞争对手,黄梅调影片势头不如当年,他开始寻找新的拍摄方向。
1964年
大约1964年,邵逸夫在自己每天都阅读的《新生晚报》上看到一篇文章,署名为“何观”的影评人批评邵氏电影“太过阴柔,缺阳刚之气,是女星的天下,长此以往,发展不均”。这位“何观”就是之后大名鼎鼎的新武侠导演张彻。经过这篇文章,邵逸夫发现了张彻的才能,并提拔张彻为邵氏的制片主任,邵氏武侠片时代即将开启。
1965年
1965年,邵逸夫和利孝和、余经纬及英美资金,投得香港的免费电视牌照,并于1967年11月19日,正式启播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并由最大股东利孝和为主席,邵逸夫则任常务董事。1971年邵氏和TVB合作创办无线艺人培训班,众多如今的大牌明星都是从这里出发。
【电视期1980年-2002年】
重心移至电视,TVB出名剧
1970年代末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受嘉禾电影的冲击,邵氏的电影产业受到影响,邵逸夫将重心转投新兴的电视行业,邵氏电影开始减产,租出或卖出院线。
1977年
事业不断壮大,但亲人也在不断离去,1973年和1975年,邵逸夫的大哥、二哥分别去世。受此影响,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开始慈善事业。为表彰邵逸夫热心公益,1977年,他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爵士勋衔,成为香港娱乐圈获得爵士头衔的第一人。
1973年
1971年,邵氏上市,制片量亦进入顶峰期。1973年推出《七十二家房客》,刷新票房纪录,重振了粤语电影的地位。1974年拍片达到50部,单一公司有如此年产量,是香港影业史上罕见的。这一时期邵氏的全球战略稳健推进。在新加坡建成总统戏院后第五年,邵氏再添三条院线。包括新加坡在内,邵氏机构的全球连锁戏院已达230家。
【鼎盛期 1965年-1977年】
立新武侠电影,失巨星李小龙
1970年
1970年,李小龙回到香港寻求发展,并找到邵氏寻求合作,因为要求每部影片1万美元的片酬,最终未能合作成功。同年,邹文怀因和邵逸夫、方逸华(1969年进入邵氏,邵逸夫前妻去世后,两人于1997年结婚)经营理念不合,离开邵氏成立了嘉禾公司,并签下李小龙拍摄了《唐山大兄》,影片获得成功,嘉禾也借此成名,和邵氏形成竞争关系。
1967年
张彻认为要改变邵氏影片“阴柔”风格,就要从剧本开始着手,1965年支持胡金铨拍出由岳华、郑佩佩主演的《大醉侠》,正式开创香港新派武打片的热潮。但影片票房不佳,导致邵逸夫不高兴,并不再支持他拍摄《龙门客栈》。1966年张彻执导了《独臂刀》,1967年该片上映,首周就获得了百万票房,刷新香港电影票房纪录。这部影片成为新派武打片中影响最深的一部,也成为邵氏武侠片的代表作。之后,则陆续拍出了无数武侠电影,张彻更是成为一代名导。
虽然《独臂刀》大获成功,邵逸夫却被指责“看走眼”,放走了之后胡金铨在台湾获票房纪录的《龙门客栈》。
1980年
1980年6月26日,TVB董事局主席利孝和去世,邵逸夫成为新任董事局主席,自此又开始自己的电视大业。接棒TVB后的邵逸夫,把之前在邵氏电影公司贯彻的“明星”理念带到TVB,不仅挖来了汪明荃,也更重视无线艺人培训班。在这之后,艺人培训班中涌现了刘德华、梁朝伟、周星驰、刘嘉玲等数不尽的耀眼明星。邵逸夫接棒的1980年,TVB推出的剧集《上海滩》红遍亚洲。
1987年
1987年,邵氏电影公司正式停产,邵逸夫加大力度发展TVB。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TVB迎来鼎盛发展,成为首个以及唯一一个能够覆盖两岸三地的华语电视媒体(大陆的广东地区可以收看)。所播剧集更是创下一个个高收视,其中的金庸武侠剧、《大时代》等商战题材剧至今仍为经典。竞争对手亚视收视不敌TVB,也因经营问题屡次易主,TVB却一直是邵逸夫的电视帝国。
【谢幕期 2002年-2012年】
百岁老人卸任
2010年
2003年,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宣布斥1.8亿美元,重新在将军阝奥兴建邵氏影城,在2006年局部落成,当时有消息称该影城全面启用之后邵氏会再拍摄电影。
2010年1月1日,邵逸夫卸任TVB行政主席职务,由其妻方逸华接任,但仍出任董事局非执行主席。2012年1月1日卸任TVB非执行主席及非执行董事职务,由副行政主席梁乃鹏接任行政主席。邵逸夫在105岁之际,才真正放手自己执掌一生的邵氏娱乐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