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全球市场就开始疯狂地演绎一场从伦敦到上海“搬运”铜的戏码:铜库存不断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被“挪移”到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以及上海保税区,但随着库存的大幅增加,国内保税区铜库存回流入国际市场或在国内遭抛售的风险也在加大。
疯狂的铜“挪移”
“去年下半年至今,全球铜库存转移趋势显著,伴随监管加强及投行退出LME仓储业务的步伐加快,LME铜库存加速逐渐隐性化,其中大量外流至亚洲地区,而中国的高溢价及融资需求吸引大量精铜进口,推升国内铜隐性库存不断升高。”国信期货分析师顾冯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LME铜库存从去年底65万吨下降到今年3月的25万吨;与此同时,虽然国内SHFE铜库存基本保持了相对稳定,持续在16万吨左右的水平波动,但是上海保税区铜库存已经达到 70 万吨左右的高位,成为了堆积大量进口精炼铜的“影子仓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经济在放缓,实体经济并不支撑大规模的铜进口。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工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至个位数水平,为近一年来最低;汇丰公布的中国3月制造业PMI预览值也连续三个月萎缩,但铜进口并未减少,据海关数据,中国2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38万吨,同比增长27.5%,1~2月累计同比增长25%;中国2月精炼铜进口28万吨,同比增长29.94%,出口1.5万吨,同比下滑59.44%。
“3月份以来,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和国内资金价格的下行,包括内外价差扩大,都显著提升了融资铜的成本,2013年下半年持续至今的铜库存搬运现象临近拐点。”瑞银证券分析师林浩祥表示。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铜需求国。瑞信最新报告认为,尽管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潜在需求也很大,但自从经济危机以来,其需求已经显著下降。发达国家的精炼铜消费量增长停滞,甚至已经出现紧缩,当前铜价疲软主要受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和融资违约风险的影响。
国内抛售或回流国际市场?
在中短期国内铜需求依旧疲软、银行业对商品贸易融资信贷收紧以及人民币出现贬值的情况下,融资铜库存风险急剧增加,而问题在于,国内大量的铜库存是会在国内市场被抛售还是重新回流国际市场。
顾冯达分析认为:“铜库存回流LME市场难度较大,因当前欧美地区供需相对稳定,库存回流仍缺乏更多的溢价推动,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其对铜的消费能力很大,预计二季度保税区将成为国内冶炼出口铜的集中地,而其作为铜供需隐性的"堰塞湖",将有待铜价进一步回归及中国消费能力恢复后逐步进口消化,中国保税区已成为平衡国内外铜库存不均衡的调节器。”
在回流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就增加了在国内抛售的压力。瑞银证券认为,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和国内资金价格的下行,都显著提升了融资铜的成本,这很可能导致融资铜库存逐步流出,将给中国铜市场供给端带来持续的压力。
与此同时,国内铜消费也难以增长,国信期货研究认为,3~5月份的铜传统旺季的前景并不乐观,旺季铜消费增速可能不及预期。
目前,市场对铜消费增长的乐观预期集中在电网投资。但有分析人士指出,电网投资中特高压建设实际上对铜的消费拉动有限。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性、安全性,以及可能对产煤地区造成污染的争议性问题,不少特高压的建设还是停留在规划阶段。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担忧,随着融资铜的大量融入,在国内需求无法消化的情况下,融资铜有望向钢贸的方向发展,甚至不排除出现违约案例,但目前融资铜尚未出现较大风险的案例。
“融资铜主要在汇差及息差的帮助下获取廉价的人民币贷款,其贸易环节中严格的保值锁定机制使得其对价格波动的承受度很高,企业资质和银行方面的监管相对较好。”顾冯达告诉记者。
据国信期货报告,随着人民币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国内外汇差和利差的缩小将限制融资铜的空间,而美国2015年可能加息或加速融资铜作为金融市场特定条件下产物的“寿命”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