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年底发20个月工资分红的好日子已经不复存在了。”某国际投行中国区高管对腾讯财经表示,目前投行的传统业务形式并不乐观,由于竞争激烈,IPO的承销费率在逐步下降。
在生存的压力之下,部分券商转向新三板寻觅商机。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正式诞生以来,一直为具有高成长性、高风险性,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创意型企业提供股份转让和融资服务。
快速发展的新三板不仅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进入资本市场的机会,同时也给了券商差异化竞争的机会。近日,东兴证券董秘刘亮接受腾讯财经专访,从券商转型角度,思考新三板业务带来的机会和意义。
新三板:中小微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窗口
2013年底,新三板扩容至全国。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底的挂牌数是300多家,截至10月20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已达到1187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总经理谢庚曾对腾讯财经表示,众多中小微企业纷纷选择登陆新三板,近期以来每天新增挂牌企业都在20多家。
快速发展的同时,新三板的制度建设也正在完善。
刘亮对腾讯财经表示,自新三板扩容以来,融资工具日趋多样化,目前拥有配股、定增、私募债以及刚刚推出的优先股等,融资工具较为多样化。“在8月推出的做市商制度,也是新三板的一大亮点之一,这种制度解决了新三板市场内的流动性问题。”刘亮说。
2014年,在8月19日做市商制度推出前,新三板公司挂牌家数已达到1038家,总股本合计429.42亿股,但成交笔数仅有930笔,合计成交5.04亿股,金额38.19亿元,换手率只有不到1.2%。
推行做市商交易制度一周时间,市场成交频率增加明显。新三板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新三板2014年全年挂牌公司股票成交笔数共计13236笔,而在实施做市商制度的一周时间内,成交数为6569笔,占据2014年以来总成交笔数的一半。
新三板的转板制度已提上议程。证监会在近期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表示,将在创业板设立专门层次,供符合一定条件但尚未盈利的新兴互联网企业登陆上市,其先决条件是需要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
在该意见发布之前,新三板不乏有成功转板的企业案例。最新数据显示,新三板有8家转板成功,尚有10多家正在转板过程中。
就目前来看,新三板的融资工具还在进一步扩充。刘亮透露,连续竞价的交易方式正在做技术层面的准备,待监管层批准之后,将为挂牌企业提供更大的融资空间。
“企业上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融资,进而做大做强”,刘亮表示,如果一个市场能够提供快速有效的融资,那企业就没有必要离开这个市场。
相对于市场较为饱和的A股市场,过高的门槛挡住了正在发展中的中小微企业,同时过高的排队成本也让中小微企业望而生畏。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处于“正常审核”状态的企业共有599家。新三板较为包容的环境下,是中小微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获取企业发展资金的最优选择。
新三板:券商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棋子
“新三板是东兴证券主抓的业务之一”,刘亮表示,在券商竞争同质化严重的形势下,寻找新的业务蓝海成为竞争中的关键,而新三板就是一颗关键棋子。
刘亮透露,早在新三板向全国扩容之前,东兴就提出要把新三板作为创新业务,团队人员的配置也达到了60多人。
“按照行业测算,挂牌的新三板企业大概有10%至20%在未来的3年至5年时间会成长为满足IPO条件的企业”,刘亮称,新三板中多为高成长性的企业,在创业初期就去接触企业,为其做融资服务,等到企业成长后,新三板部门可以直接为投行部门输送IPO项目,获得承揽分成收入。
而据证券行业分析师观点,场外市场初期对于券商收入的提升幅度为5%左右,考虑到成熟阶段场外市场股本扩大以及活跃度迅速提升,预计成熟阶段场外市场收入占券商收入比重可达到25%以上。
刘亮介绍,新三板业务能够带来的盈利项目包括新三板本身产生的业务收入;衍生的IPO业务收入;三板基金的投资收益;衍生出债券或资管类业务收入;经济业务收入以及做市商可能产生的收入,即股权托管在证券营业部,通过做市成为营业部及券商重要的利润来源。
刘亮表示,新三板业务虽然还不能立竿见影的为券商带来利润,但是随着国家逐渐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新三板的地位将会突显出来。
“而提前布局新三板市场,将是券商差异化竞争中的一颗关键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