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康复医疗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供给不足、康复机构规模较小、配套设备落后等问题,市场对康复服务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康复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此外,大力发展康复医疗,能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分流亚急性期和慢病对大医院的压力,最终实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支持社会力量深入专科医疗等细分服务领域,鼓励在各类专科以及康复、护理、体检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服务机构。“这意味着康复医疗机构建设再次获得国家层面支持,康复医疗有望成为医疗投资下一个风口。”相关专家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2013年我国康复医疗市场仅为200亿元,人均15元,仅为美国的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康复市场规模和人均费用都还有很大差距。在康复医疗市场规模仍然很小的情况下,潜在需求却在不断扩大。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3亿,占人口总数的16.7%。残疾人数量超过8500万人,人口占比约为6.21%;慢性病患者高达2.6亿。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介绍,康复学科不仅是医学,还包括人体工程学等学科。特别是残疾人,需要通过康复治疗、训练、辅助器具等实现康复重建和功能恢复。2015年全国2600多万持证的残疾人中,只有不到30%的人获得康复服务,说明康复服务参差不齐。
社会资本纷纷涌入康复医疗市场。泰康保险集团日前宣布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引入美国GRS康复模式,“康复医院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兼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刘挺军说,在发达国家,康复产业已成为较成熟的医疗体系。目前,我国康复医疗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呈资金投入少、供给不足、康复机构规模小以及配套设备落后的现状,未来养老、医疗体系将面临巨大挑战,康复医疗服务市场空间巨大。
社会资本青睐康复医疗市场,还因为其能够缓解公立医疗系统看病难、看病贵的痛点。泰康之家医疗事业部助理总经理、燕园康复医院副院长王晶表示,燕园康复医院刚开业时患者以泰康养老社区的老人为主,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慕名前来。“未来十年,医疗支付体系的改变将倒逼医疗体系提高效率。”刘挺军说,目前我国医疗费用支出难以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缺少亚急性治疗机构,导致患者的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治疗都挤在大医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太长,床位周转率低,医疗资源紧张。从国际经验看,昂贵的综合医院只能承担急性期救治,亚急性期和慢病要通过支付体系向下分流。大力发展康复医疗,可以形成急性期在三级医院、亚急性期转到康复医院、恢复期回社区医院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降低医疗费用。
不过,康复医疗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我国康复医院目前的质量体系与临床流程需进一步改进。过去康复、老年医疗等专科在大医院处于相对边缘位置,导致目前缺乏训练有素的康复医师。”刘挺军说。张海迪指出,当前全国只有70多所本、专科院校开设康复专业,没有建立完整的康复学科体系。每年培养的专业人才不到8000人,70%是专科学历,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相信随着国家三级康复医疗体系的完善和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康复医疗行业发展将迎来更多机遇。”业内人士表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