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互联网+汽车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并发布《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年度发展报告2016》。数位业内人士表示,汽车金融行业正吸引各路资本进入,未来或像个人网贷平台(P2P)般呈现井喷式增长,当前汽车金融业务的灵活性还不够,未来在业务模式、获客方式及风控方面应采取“互联网化”等创新模式,提早占领行业的细分领域。
汽车金融市场广阔
据央行统计,2012年,汽车金融市场规模达到了3920亿元,年增长速度超过30%。2014年,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已超过了7000亿元,2012~2014年年复合增长率已超过33.6%,汽车金融渗透率已超过20%。从新车市场、二手车市场到汽车后市场,整个市场每年的业务规模为数万亿元之巨。
从百度、阿里、腾讯、京东(BATJ)到新兴的乐视、小米等互联网巨头,都对汽车领域充满了兴趣,纷纷展开布局。随着巨头入场,将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并将加剧行业竞争,并购整合将愈演愈烈。
据悉,我国汽车金融行业的市场参与者主要由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 保险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等主体构成。
银行仍居主导地位
目前,商业银行是汽车金融行业的主要参与主体,但由于汽车金融业务较传统企业金融业务零散,因此并未吸引国有大型银行过多介入。在此领域涉足较多的是以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和浙商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依托于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几乎涉足了汽车行业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仅库存车融资一块,银行对经销商融资投放的表内外余额已超过5000亿元,合作经销商数量近8000家,成为厂家向经销商批发车辆的首选融资方式。虽然近几年国内汽车销售增速趋缓,但由于整体销售规模已经突破2000万关口,此类业务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银行的重点业务。
不过,由于近几年经销商数量大幅增加,使得经销商利润大幅下降,部分经营不善的经销商陆续出现退网或倒闭的情况。业内人士表示:“在出现大量的不良贷款之后,银行对经销商的准入门槛也逐步提高,由之前的粗放型规模增长转为精耕优质经销商集团,通过综合授信或两方授信的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拓展新的盈利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对经销商库存车融资业务的收紧也为新兴的金融主体提供了进入机会,部分在银行难以获得授信的经销商转而向融资租赁公司或互联网金融公司寻求短期的资金支持。
汽车融资租赁三大优势
数位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分析称,汽车融资租赁相对汽车消费信贷具有三方面的优势:第一,融资租赁公司隶属于商务部监管,并没有银监会对于汽车消费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周期的业务限制,产品设计更加灵活,租赁到期后消费者往往可以选择买断残值或按残值进行同品牌升级换代,大大提高了品牌对于消费者的绑定程度;第二,随着各大城市陆续推出限购限牌政策,融资租赁公司为暂时没有购车资格的消费者打开了通道;第三,融资租赁公司具有增值税抵扣的政策红利,同时,对于外资入股的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按照外资出资额进行一定比例的境外融资,获得境外低成本资金,增加其盈利空间。
根据德勤的调研统计,截至2014年末,国内汽车融资租赁的渗透率约为2%,较北美成熟市场超过50%的融资租赁渗透率相差甚远,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了大量资本开始布局这一领域。
P2P车贷业务集中度高
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涉及车贷业务的P2P平台有891家,其中以车贷为主营业务且仍在正常运营的平台约200家。2015年度,车贷行业整体交易规模在580亿元左右,较去年增长28.9%。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规模排名前20名的P2P,其合计规模占整体行业的62.1%,具有高集中度的特点。
整体而言,汽车是典型的优质资产,具有额度小、周期灵活、便于定价、处置方便等优势,因而在P2P借贷行业越来越被重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对P2P来说,只要前期风控措施到位,哪怕出现风险事件,也可以通过汽车资产快速变现抵御坏账损失。”
长期以来,提到汽车金融,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贷款买车和抵押贷款,如今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以及后市场的兴起,赋予了汽车金融更丰富的内涵。目前,消费者对车辆购置税、车辆保险费、维修保养费用等方面极其关注,这些产品与服务还难以得到全面满足。通过“互联网+汽车金融”,有望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组合产品。
此外,“汽车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速,人们对汽车的概念不再是固定资产,而是消费品。”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并没有兴趣长期使用同一辆汽车,他们总是青睐更新潮、更先进的汽车产品,而互联网汽车的落地将加剧这一风潮。这意味着,在传统汽车金融的基础上,随着年轻消费群体逐渐壮大,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消费贷款、消费类融资租赁为亮点的汽车消费金融将日益发展壮大。更多最新数据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市场调查、市场调研、行业分析、调研报告请关注灵核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