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概述
灵核网-总结
2014年前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6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增速较去年回落了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58676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7.8%,增速10.5%,较去年同期回落了7个百分点。从房地产投资额同比增幅走势看,累计投资同比增幅已经连续十月回落,前11月增幅再创五年来的新低。全年行业处在调整态势,市场波动较大,当前市场依旧以去高企库存为主,加之企业年底回笼资金,增幅有所放缓。
我国房地产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由1984年600多个公司发展到1997年21286个公司,2008年87562个公司。虽然我国房地产公司数量较多,但竞争力强的大型房地产公司很少,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2007年全国房地产公司资产总值为 111078.20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只有1.78亿元;全国房地产公司所有者权益28397.97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只有4542.4万元;从开发规模来看,2007年房地产公司完成投资25288.54亿元,平均每家公司的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只有4045万元,单个公司的开发规模远远低于国外和香港的发展水平。 此外,中小房地产公司获取市场信息能力弱,在技术及管理方面也落后于较大公司,加之在生产规模和资本积累方面的劣势,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其产品和技术多属于模仿性质,创新较少,在行业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是竞争中的弱者。
灵核网-
市场调研
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干预 中国政府在近5年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大力干预是打破其市场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不断出台限制令强行的将市场的发展扭转,虽然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起到了控制房价的作用,但也使得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走向不健康发展。 1:宏观政策 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始于 1998年的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宏观调控手段主要包括土地、金融、税收方面的政策。一是通过“地根”实施调控。二是通过“银根”实施调控。通过对金融企业发放房地产贷款规模进行控制,并且提高房地产开发商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门槛。三是通过税收实施调控。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宏观调控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调控重点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到重点控制房价,再到改善住房供应结构。
市场现状
第一阶段: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1998--2004年) 在此期间,房地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二是发展住房金融,同时对房地产投资贷款和个人住房信贷实行严格限制,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三是规范土地市场,实施国有土地使用权从协议出让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办法。四是明确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
第二阶段:调控房价(2005--2006年) 在此期间,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稳定住房价格,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用地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土地供应;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需求。二是采取税收、信贷政策稳定房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宣布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以及二手房转让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三是完善城镇廉租住房制度,保障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方面,对房价进行调控。四是打击炒地,期房禁止转让。
第三阶段:调控住房供应结构(2007年至今) 在此期间,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二是继续采取货币政策,提高贷款购买第二套商品房的首付款比例以及贷款利率;并且连续数次加息、数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金融紧缩政策,同时商业银行不得向房地产开发商发放专门用于缴交土地出让金的贷款。为此,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和国土资源部痛下杀手,分别采取了令房地产市场胆战心惊的包括加息、紧缩房地产信贷、收紧土地供应等若干措施,国家发改委也发出了几道令牌,但整个房地产市场在经过短暂的心焦后仍在我行我素,少数主导房地产市场的大城市的房价甚至出现了加速上扬的现象,市场出现了与中央宏观调控背道而驰的走势。这表明中央政府在一系列市场化的调节手段不甚奏效以后,己对房地产市场逆宏观调控而行的表现极为不满,中央政府不得不动用行政措施这一“尚方宝剑’。
中国的
房地产市场调研发展,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纷争不断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普通百姓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