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环保部的消息称,被称为“土十条”的《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今年年内将会出台。这意味着,继大气污染防治后,土壤环境污染将成为我国下一步重拳治理的重点。分析人士指出,“土十条”落地后,万亿级土壤修复市场将加速启动,土壤修复已视作环保产业的下一个“风口”。当前土壤修复有哪些难题待解?未来土壤修复产业将何去何从?半月谈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土壤污染的现状
53岁的覃海芳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不少有色金属采选冶企业聚集。2001年,环江县遭遇特大洪灾,上游一家选矿企业尾矿库垮塌,尾矿被冲进农田和耕地。
“田地全部被污染,被污染土壤面积上万亩,土壤重金属超标。”覃海芳回忆,地上光秃秃的,泥土非常硬,村民们种什么都不长,长出的农作物也重金属超标。
这是我国部分土壤被污染的一个缩影。
“在国内,土壤污染物大致分为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和过渡营养等类型。”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重金属处处长陈继波说。
事实上,全国土地污染情况不容乐观。环保部与国土部2014年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我国严重土壤污染区达320个,约548万公顷。
重金属污染,无疑是土壤污染的重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土壤修复,刻不容缓。如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或变有害为无害,是土壤修复的关键。事实上,我国多地早已开始土壤污染治理工作。
“环江县的‘大环江河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是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最先探索的工程之一。”陈继波说,2010年,在环保部、财政部和广西环保厅的支持下,环江县人民政府以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技术为依托,实施了这一工程,专家们进行了各种实验,他们在污染土壤上撒石灰,努力让土壤钝化,再种上蜈蚣草,以吸附土壤重金属含量,确保种植出来的农产品能达标。
“经过一系列治理举措,如今,在实验区里,被污染土壤中铅、镉和砷下降幅度超过10%。治理后,当地稻米中含砷的达标率可达100%,有效遏制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改善了土壤环境质量。”河池市环保局局长覃献生说。
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00多公里的南丹县,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铟、锡等重金属储量都在全国前列,有上千年的采矿历史。南丹县车河镇骆马村红星屯村民告诉记者,以前这里被大量尾矿、尾砂污染,连草都不长,如今治理后土壤已达到合格标准,60多亩受污土地已种上青菜、红薯等农作物。
土壤修复存在的难题
然而,这些都仅限于小范围的探索之列,整体上看,中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仍任重道远。《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专家指出,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那么,当前我国土壤治理工作面临哪些困难?
首先,缺乏全国土壤污染的详细情况。陈继波说,目前我国对土壤污染现状的掌握属粗查,每64平方公里一个点,缺乏详细调查,这对土壤治理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对污染进行详查后,才能确保治理工作更加精准。国家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明确表示,“土十条”全面实施,将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其次,土壤治理投入巨大,资金或将成瓶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中国约有333万公顷耕地因遭受污染而不宜耕种。按照上述数据计算的话,若完成全国污染土地治理,所需资金将非常惊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系副教授蓝虹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仅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农业耕地而言,即使采取土壤修复成本较低的植物修复法,每公顷的修复成本也将达到30万元,耕地修复所需资金总额将高达6万亿元。
“目前谈投入都是不科学的,因为投入多少,主要看修复和治理需要达到什么标准,耕地、林地和厂地的修复标准是不一样的,其投入力度也就完全不一样。”陈继波说,按目前的技术,如果不计成本,是可以让土壤达标的,但用途为耕地的土壤,可多投入;用途为林地和厂地的土壤,需要治理的标准则可低一些。
第三,对污染土壤监测能力低下。多名环保人士指出,“土壤治污”是个“大治理”过程,不是要投入几万亿元,而是需要强调管控土壤污染风险,通过改变土地使用方式,而不是简单依靠巨大的资金投入,对污染的土壤要加强监测监控,不让污染继续发展。
事实上,这既是治理的症结点,更是治理难点之所在。中国西部一名环保局工作人员说,目前我国多地涉重金属企业危险废物问题突出,企业有色冶炼废渣除自行利用外,基本只存不转,长期堆存现象普遍,引发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隐患,而且基层涉重金属行业环保监管人少、任务重,不少执法人员对涉重金属行业工艺、设备和治污设施看不懂、谈不清、查不准。
“土壤治污”或成中国环保产业的下一个“风口”
“土十条”一旦出台并实施,我国土壤治理工作将何去何从?
“首先,从源头控制上对土壤污染进行防治,关键是做好“控源头减总量”工作,一方面加大治理现有涉重金属污染源,另一方面提高涉重企业准入门槛,严格限制新污染排放。同时,进一步优化有色金属选冶等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尽可能将重金属污染企业由分散变集中,因地制宜,减少深加工过程中产生多次重复污染。”覃献生说。
广西环保厅总工程师邓超冰认为,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区域环保部门在人员和技术设备方面的投入,全面加强环境监测、监管和应急能力建设,同时建立环境风险和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备案制度,防范新污染事件发生。
“与大气、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刚刚起步,总体差距较大。可一旦市场打开,其规模将远远大于大气和水污染的治理。”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说。
“我国拥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土壤修复矿物技术,只要各级政府足够重视并给予配套政策,土壤修复改良有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国科学院地质专家刘建明博士说。多名科研人士认为,中国围绕重金属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等关键技术,加大研发与应用力度,可形成一批工程技术示范,促进科研与治污的双赢。
陈继波认为,可分类型对土壤治理采取不同形式的治理模式,比如在广西南宁,有一块在市区内被农药严重污染的土地,完全可探索“谁治理谁受益”的模式,对土壤进行修复、
一名环保企业经营者则认为,可通过PPP、BOT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对涉及搬迁入园的涉重企业采用融资、政府财政补助等形式,加快其搬迁步伐,对消除新污染隐患能起到长远作用。更多最新数据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市场调查、市场调研、行业分析、调研报告请关注灵核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