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林在当日于北京召开的2015第五届能源高层对话上如是表述。根据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原煤产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5%,为“十二五”期间的首降。赵华林对此表示,这是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脱钩的趋势显现。
目前,中国能源消费增速已明显放缓,与此同时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剧烈,地缘政治因素对能源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当日召开的论坛上,不少能源企业呼吁通过“能源+互联网”模式解困当前中国能源在全球化发展中的僵局。
国家电网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办公室副主任陈葛松认为,“信息+能量”的组合将构成能源互联网的新形态,从过去区域化、平面化、高碳化向全球化、立体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并在全球层面将二者有机结合。
“只有装备制造真正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在此之上才能实现能源互联网。”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华青松以德国装备制造业为例,他表示,德国借助于网络将其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发挥了更大的经济效能。此外,华青松认为,大数据共享也是能源互联网必须要做到的。
对于新兴的光伏发电行业,在湖北追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何华看来,“光伏发电、新能源充电、储能”是能源互联网需介入的三个方面。据何华介绍,光伏发电在家庭中不能做到完全自用,一部分余电上网后经济效益会大打折扣。“我们希望太阳能发电可以在高峰期使用,然后把网上的低谷电储存起来,跟家庭能源联合起来。”何华称,未来应以家庭的成功案例,逐渐上推,最终解决光伏发电的互联互通。
不少与会能源企业家认为,能源互联网应分三层: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基础设施上的应用和平台、服务和产品。
北京木联能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薛午霞表示,该公司目前已在上述分类的二三层有所尝试,依托于基础设施的能源互联网平台已经在今年年初上线。薛午霞介绍,该平台的大数据由中国5000多个光伏电站的宏观数据再加上电站运维的详细数据构成。
“就如淘宝和阿里巴巴平台一样开放,”薛午霞称,本着互联网信息平等、公开、互联的精神,任何公司都可以依托平台上的数据,加入并开发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