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奇台县,有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名叫潘大想。乍一听这个名字,有点可爱。
可是,名如其人,44岁的潘大想“敢想敢干”,为了救儿子,毅然摘掉一个肾,割了半个肝。
陈凯,潘大想的儿子,一名就读于新疆农业大学的大二学生,21岁的美好人生刚刚铺开画卷,突然遭遇罕见“怪病”,命悬一线。
“俺已经失去一个儿子了,不能再失去一个。”潘大想的大儿子,因患肾结石,三岁夭折。“无论如何,一定要救活陈凯,把命给他都中,肝、肾的算啥。”
2013年4月27日,全国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在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顺利完成,潘大想将整个右肾和五分之二的肝脏移植给陈凯,母子平安。一夜间,《奇台妈妈割肝摘肾救子》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令无数人为之感动和落泪。
罕见“怪病”全国不超过10例
一个电话就这样打破了这个家原有的平静,夺去了原有的幸福。
那是2012年11月的一天,在乌鲁木齐上大二的陈凯打来电话:这几天,身上无缘无故地浮肿起来,而且越来越严重。现在,脸肿得像包子,上下楼非常吃力。那一刻,潘大想感觉晴天霹雳,惊呆了。她流着泪,心急如焚的和丈夫陈超连夜从奇台赶到乌鲁木齐。
然而,让她更加揪心和痛苦的是:一家人跑遍乌鲁木齐各大医院,也没有查出儿子究竟患的是什么病。
“疑似尿毒症”,这个“模棱两可”的结论让潘大想和丈夫懵了。得知儿子的尿毒症是因为双肾结石引起的。即使换了肾,后面可能还会再长结石。两人抱头痛哭,无比绝望。
哭过之后,他们重新燃起一线希望:既然查不出病因,那么就是说可能不是绝症。不是绝症的话,儿子应该还有救。
于是,潘大想和丈夫向儿子隐瞒了病情,装作什么也没发生,带着儿子回到了老家河南。
经郑州第一附属医院确诊,陈凯患有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和继发性双肾多发结石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这是一种遗传病,因为患者肝脏里缺少一种酶,而这种酶的缺失会让患者体内的沉积物清理不出去,最终引起肾衰竭。这种罕见的病,全国确诊的患者不超过10例。
“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刚燃起的希望彻底破灭了,潘大想和丈夫又掉进了万丈深渊。
捐给儿子一个肾半个肝
庆幸的是,儿子的病还能治疗。要根治这种病,必须肝肾联合移植。听到这个消息,潘大想和丈夫仿佛又抓住了那根若即若离的救命稻草。
当希望一闪而过,现实的问题又让他们苦不堪言。手术风险很大,儿子能成功吗?治疗费用上百万,到哪去借那么多钱?移肝移肾,到哪里去找?
无奈之下,潘大想和丈夫、儿子回到了乌鲁木齐,一边为儿子做透析治疗,一边想办法筹钱。
看着儿子一个星期做3次透析,饱受折磨,潘大想泪流满面。看着透析让儿子由80公斤变成70公斤,由白白胖胖变成又黄又瘦,由活蹦乱跳变成茶饭不思,潘大想心如刀割。
三个月下来,儿子花去10余万元医药费。对于依靠土地维生的潘大想一家来说,这已是很大一笔钱。二儿子陈威为了给哥哥治病,竟然准备退学,减轻家庭负担。
接下来,又怎么办?
如果不做手术,继续透析就是无底洞。可是,手术的钱又怎么凑齐?虽然家里还有些存款,社会也为他们捐了款,但是毕竟杯水车薪啊!走投无路之下,潘大想和丈夫只好求助媒体,获得更多帮助。
不久,又一个好消息如一缕阳光照进这个生活在阴霾的家庭——经过鉴定,潘大想的肝肾和儿子相匹配,可移植。
妈妈笑了,儿子却万般痛苦。儿子不想连累妈妈,拒绝做手术。任凭爸妈怎么劝,他除了哭,什么也不说。
“你的命是我给的。你不做手术,你活不了,我要跟着你一起死。”焦急万分,妈妈朝着儿子怒吼;“孩子,求你了,没有你,我们还有啥活头。”流着眼泪,爸爸跪倒在儿子病床前,
这一刻,儿子彻底醒悟:他的生命不是只属于他自己。
4月27日7时,妈妈和儿子一起被推进手术室。
“最美妈妈”感动中国
妈妈的肝脏被切掉了五分之二,移植给了儿子;妈妈的右肾整个被切除,移植给了儿子。手术很成功,儿子重获新生,母子平安。
手术后,陈凯在监护室待了两天三夜,又在特护病房待了两天,当他终于看到妈妈,忍不住哭了,“我不知道怎么表达合适,那几天我才知道我有多想她。等病好了,想为父母做顿饭。”
“人活着,我们已经很感激了。”潘大想抱着流泪的儿子,动情地说。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新疆奇台农场干部职工、新疆农业大学师生等纷纷捐款,许多好心人无私帮助,河南救助基金会提供援助,郑州人民医院也减免部分医疗费用。这些,她都记在心里。
“这么大的困难都过来了,剩下的有啥好怕的。”潘大想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她渴望赶快好起来,和丈夫一起种地、还钱。她觉得他们才四十五六岁,还年轻,还能干。
一时间,潘大想割肝捐肾救子的故事传遍豫新两地,大江南北,感动了很多人。河南省授予她“优秀母亲”称呼,商丘市授予她“最美母亲”称号。4月29日,她入围第三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候选人。
这些都是潘大想没有想到的。以前,人们给了她无私的帮助,让她对儿子的爱得以延续;如今,她的爱又在人们之间传递。